《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》学习提纲

2023-10-17

前言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,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,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。


一、坚持实事求是

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,只有实事求是才是解放思想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实事求是,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,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,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、工作方法、领导方法。

1、什么是实事求是?

“实事”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,“是”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,即规律性,“求”就是去研究。

2、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?

因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,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,是正确认识世界的根本要求,是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。

3、怎样坚持实事求是?

弄清“实事”是基础,不懈“求是”是关键;

群众路线是根本,解放思想是方法。


二、坚持战略定力

纷繁世事多元应,击鼓催征稳驭舟。

1、什么是战略定力?

1)什么是定力?

定力就是不易被改变的能力。就是自身长期养成的思维和行为固定稳定的力量。定力不强,就会随波逐流。

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,保持理论上的清醒、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。”

定力,不论对一个人来说,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,定力都非常重要。特别是在一个变动不居、错综复杂、充满诱惑的世界上,更是如此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。

2)什么是战略定力?

战略定力是指始终站在战略、全局和长远高度,以战略思维谋划工作,保持定力。

坚持战略定力,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平稳的战略心态、清醒的战略头脑、明确的战略目录、清晰的战略谋划和执着的战略实施。

2、怎样坚持战略定力?

⑴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在道路、方向、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,旗织要鲜明,态度要明确,不能有丝毫含糊。

⑵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、谨慎从事、谋定后动。中国是一个大国,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,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、无法弥补。

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、静观其变。当今世界,风云变幻,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。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,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,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在这个问题上,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。

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。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,“稳”也好,“进”也好,是辩证统一、互为条件的。


三、坚持问题导向

问题是时代的声音,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。

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、搞建设、抓改革,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。”

1、什么是问题导向?

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,少做与问题关联不大、不做与问题无关的无用功。

2、怎样坚持问题导向?

⑴敢于正视问题、善于发现问题。要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,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,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。

⑵科学分析问题、深入研究问题。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,不断强化问题意识,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。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,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。

⑶敢于触及矛盾、长于解决问题。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,瞄着问题去,追着问题走,把化解矛盾、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。解决问题要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,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,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。


四、坚持全面协调

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、以大兼小;有的时候要以小带大、小中见大。

1、什么是全面协调?

1)协调: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,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,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。

2)全面协调: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都要相互适应、相互促进。

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,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。

正确分析矛盾,在对立中把握统一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,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、当前和长远、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,统筹把握、协调推进,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。

当前,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,要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,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、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,准确把握客观实际,真正掌握规律,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。

2、怎样坚持全面协调?

⑴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。在任何工作中,我们既要讲两点论,又要讲重点论,没有主次,不加区别,眉毛胡子一把抓,是做不好工作的。

⑵讲究“十个指头弹钢琴”的艺术。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,统筹兼顾、综合平衡,突出重点、带动全局,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、以大兼小,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、小中见大,形象地说,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。

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、全局观念。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、谋大事,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、做工作。


五、坚持底线思维

凡事从最坏处准备,努力争取最好结果。

1、什么是底线思维?

1)底线:是指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。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界线,是事物解体的临界点。

2)底线思维: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,要求不回避矛盾,不掩盖问题,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,并妥善解决问题。

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都不少,决不能掉以轻心,“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,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,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”。

2、怎样坚持底线思维?

⑴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坚持底线思维。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,已经进入深水区,可以说,容易的、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,好吃的肉都吃掉了,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。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,步子要稳。胆子要大,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,敢于担当,敢于啃硬骨头,敢于涉险滩;步子要稳,就是方向一定要准,行驶一定要稳,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。

⑵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底线思维。要坚持底线思维,注重防风险,做好风险评估,努力排除风险因素,加强先行先试,科学求证,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督体系,提高监管能力,筑牢安全网。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。

⑶在依法治国方面坚持底线思维。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、法律底线不可触碰,带头遵守法律、执行法律,带头营造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。

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坚持底线思维。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,关键在领导干部。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,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,认真贯彻依法依规、客观公正、科学认定、权责一致、终身追究的原则。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、身体力行,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

⑸在外交战略方面坚持底线思维。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苦果。


六、坚持调查研究

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

1、什么是调查研究?

调查研究,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,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,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,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。

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。

2、怎样坚持调查研究?

⑴找准问题、有的放矢;

⑵深入实际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;

⑶制度化经常化。

总之,开展调查研究,务求“深、实、细、准、效”,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,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。

“深”,就是要深入群众,深入基层,善于与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,到田间、厂矿、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。

”,就是作风要实、轻车简从,真正做到听实话、摸实情、办实事。

”,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深入分析问题,掌握全面情况。

”,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,更要善于分析矛盾、发现问题,透过现象看本质,把握规律性的东西。

”,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,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,做到出实招、见实效。


七、坚持抓铁有痕

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。

1、什么是抓铁有痕?

抓铁有痕是指人抓到一块钢铁也能留下较深的印痕。一般是用以形容人的工作扎实,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留下自己业绩。

马克思有句名言:“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”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。

2、怎样坚持抓铁有痕

⑴发扬钉钉子精神。发扬钉钉子精神,有坚持不懈的韧劲,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锲而不舍向前走,做到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”。

⑵一张蓝图绘到底。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,政贵有恒。为官一方,为政一时,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、锐意进取,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
⑶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要抓实、再抓实,不抓实,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,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。


八、坚持历史担当

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。

1、什么是历史担当?

历史担当就个人而言:将自己的兴趣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,为国家担负起责任,为国家尽应有的义务。

历史担当就国家而言: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挑战,团结人民实现国家的富强文明,使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,完成历史使命。

2、怎样坚持历史担当?

⑴必须先之劳之、率先垂范。我的执政理念,概括起来就是:为人民服务,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。

⑵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。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”,“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”。

⑶必须增强责任意识、使命意识、进取意识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,要有正确立场和明确态度,敢于站出来说话,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。


小节:

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不仅要掌握其丰富的思想观点,而且要掌握贯穿于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,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